第(2/3)页 就在《JACS》新刊发行的第三天,他与D.E.Shaw研究所合作研究的第二个课题正好进入了尾声,关于碳硫材料与有机质电解溶液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也终于有了结果。 将这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实验数据打包发送给了远在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杨旭之后,陆舟正准备关掉笔记本,很巧地接到了萨罗特的视频通话请求。 大概猜到了这位教授是为了什么事情找到自己,陆舟随手点了下接通。 果然,出现在视频那头的萨罗特,表情有些尴尬。 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语气惭愧地说道。 “抱歉……我辜负了你的期望。” 听到这句话之后,陆舟倒也没有责怪他太多。 “没事,你不用感到自责,你已经按照我的吩咐,做了你该做的事情。” 科研不是种地,播下去的种子一定会有结果,没必要对研究人员过分的苛责。 就像计算化学界的核武器“Anton”,对同领域的研究一路碾压一样,斯坦利教授作为宾汉顿大学的材料研究所主任,掌握着的学术资源是萨罗特无法想象的。 再加上资本力量的支持,如果真让萨罗特拔得了头筹,那才叫中了彩票。 不过,就如陆舟一开始猜测的那样,无论是谁研究出了这项技术,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影响。 萨罗特不敢相信地看着陆舟,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困惑。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看上去……就像毫不在意这件事。这可是锂硫电池的项目,你在这个项目上也投了不少钱吧?” 陆舟笑了笑,用轻松的口吻说道:“当然,我在你的实验室上投了不少钱,你的实验对HCS-1材料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但我什么时候说过,那个笼状碳分子是解决锂硫电池问题的关键?”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萨罗特愣住了。 虽然陆舟一直嘱咐他,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那个笼状碳分子的实验室合成方法,HCS-1材料也确实是在研究哪个笼状碳分子时诞生的副产物。 但要说陆舟什么时候说过那个笼状碳分子就是解决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关键…… 他忽然意识到,陆舟好像还真特么的没这么说过。 眼睛瞪大,即便是在迟钝,萨罗特也反应了过来。 “等等,你的意思是……” “那个笼状碳分子是一个很有趣的材料,无论是它的几何结构还是它的理化性质。然而无论是哪一层意义上的有趣,都和锂硫电池没什么关系,”给自己的咖啡杯里丢了一块方糖,陆舟笑了笑说道,“至于它有什么用,以后我会告诉你。” 萨罗特咽了口吐沫:“也就是说,斯坦利教授发表在《JACS》上的那篇论文……” “他们现在大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吧,”陆舟笑了笑,语气不禁带上了些许同情,“不过会变成这样,他们也是骑虎难下了。” 类似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而且比起主动的学术造假,斯坦利教授的论文即便被证明存在问题,也可以被解释为诚实的错误,情节不至于那么严重。 陆舟猜测,为了抢在自己的前面,斯坦利教授大概“修饰”了一些数据,让论文可以尽快发表。不过这些数据到不至于完全是编造的,只能说是“不那么的可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