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千倍?!” 被这个数字给吓到了,李局长的神色不由微微动容,忍不住问道。 “有,有这么夸张的吗?” 看着李局长脸上动容的神色,袁焕民院士摇了摇头。 “一点也不夸张。” 尼龙绳的杨氏模量大约是1.4gpa,而这种sf-1超级纤维的杨氏模量的单位已经从gpa变成了tpa,即便考虑到工艺等等一系列因素可能造成的偏差,这种说法也一点儿都不夸张。 “毫不夸张的说,用这玩意儿做布料或者衣服,那就是少了陶瓷衬片的防弹衣。用这玩意儿做绳子,那就是航母阻拦索级别的抗拉力。其他物理性能我们还没检测,但就抗拉强度这一块,我想象不到比它更强的材料!” “这么牛逼的吗……” “何止是这么牛逼,”袁院士叹了口气说道,“限制它用途的仅仅是我们的想象力,说不准……” “说不准?” 在想象中沉湎了一会儿,似乎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夸张了,袁院士很快又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那个……还是太夸张了点。” 被这家伙卖的关子挠的心里痒痒,李局长顿时着急了,追问道。 “什么太夸张了你倒是说啊?” 说话说一半,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似乎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有点儿不太道德,袁焕民院士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我想说的是,没准就连太空电梯……” “也是有可能的!” …… 俗话说,知道的越多,想象力便越匮乏。 像戴森那样的学者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对科学了解的不断增多,便会逐渐失去对科学抱有的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袁焕民这位在航天领域钻研了数十载的老院士口中听到“太空电梯”这个字眼,对于李局长可以说是一件相当稀奇的事情了。 不过,相比起拉格朗日点的空间站和火星上的科考站而言,这玩意儿还是有点儿超出他的想象区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