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若是抢先在殿下之前,将浙江倭寇平定,这会让天下人都觉得殿下曾经的军功,不过是运气一说。” “唯有在晋王前率先平定倭寇,才能维持殿下的声势。” 听到这番分析,朱棣点点头,在很多方面,张玉都能和自己想到一块去。 张玉可不是什么没名气的人。 早期在元末,就是枢密院知院,枢密院便和大明如今的五军都督府一般,乃是最高军事机构。 如今洪武二十五年,张玉恰好五十岁,可见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其就已然进入到蒙元最高军事机构里任职。 洪武十八年归顺大明后,张玉曾经参加过捕鱼儿海战役,后面又随蓝玉四处征战,直到去年,也就是朱棣成名战后,就在朱棣麾下任指挥佥事。 朱棣对于张玉,可谓是推心置腹,也赢得了张玉的忠诚。 张玉虽然能力很强,但因为担任过蒙元官职的缘故,多少在蓝玉那里,还是受到了排挤。 或者说被淮西武将集团所排挤。 “只是这些倭寇属实太难缠了,跟一堆老鼠似的,打他们容易,找起来过于费劲。”朱能有些烦恼的说道。 在朱能说完后,朱棣和张玉对视一眼,似乎有着某种默契。 二十二岁的朱能,为何能得到朱棣的赏识,甚至能成为朱棣的心腹。 实际上这货,年岁二十二,但长得很着急,说四十岁没人信,若说三十多,没几个不信的。 魁梧彪悍的身材,加上从小习武,在目前朱棣麾下,他是全军单挑第一人。 也就没有大胡子,不然和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没啥两样。 朱棣很早就意识到,朱能这人能处,有事他真上。 在原历史的靖难之役中,这家伙率三十人,直冲耿炳文率领的大军,俘获三千余众。 朱棣在东昌之战中被历城侯盛庸围困的时候,也是他冲入军阵,将朱棣解救出来。 就在朱能有些想不到对策的时候,张玉淡漠的说了一句:“坚壁清野。” 朱棣微微点头,朱能听到这话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迟钝了一下,这才大声叫好:“好法子,说是倭寇,多是刁民假扮,杀上十个九个都不冤。” 朱棣可不是什么仁君,从小从军营长大的他,对于杀戮这样的事情,没有半分顾忌。 张玉有些儒将气质,但从元末走到如今的将领,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朱能就更加不用多说了,从小就和父亲一同征战,已然是习惯了。 现在的朱能,在某种意义上,其实算是张玉的弟子般,跟着学习谋略。 没有人知道会有多少真的倭寇出现,曾经的抗倭战役中,沿海百姓假扮也不在少数,朱棣自然不会顾忌这些。 坚壁清野后,那些倭寇没了联系人对接,处理起来,当然要简单许多,要想快速平倭,尤其赶在晋王前方,这确实是最佳的法子。 商议平倭对策后,朱能和张玉离开,朱棣一人独自在大帐里。 朱棣直接从京师出发到山东沿海,朝向倭国方向,便是胶澳,即后世青岛。 从海州(后世连云港)至登州府(后世烟台)这一带,都是倭寇的重点侵袭对象。 其子朱高煦如今十二岁,自然也不会随军出征。 此刻的朱棣,突然感觉有些孤冷。 “爹,我也是你的儿子,为什么你就是不相信我呢,我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吗。” “别人都说我最像你了,可是爹你总得要给我机会才行。” “大哥都已经去了,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上呢。” 朱棣坐在书案前,想到如今的局面,还有在京师的父皇,心里头感觉极为憋屈。 朱元璋是朱棣最为崇拜的人了,在很多方面,朱棣甚至都下意识的模仿父亲。 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会想,若是父皇在此,会如何解决呢。 只是现在过来平倭的朱棣,领军在外却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良久,朱棣的眼神,开始变得坚毅起来,他冷冷的说道:“爹,你便看着吧,我一定让你看到你儿子我的能力,三哥输给了我一次,便也有第二次。” “不过是一群倭寇,若是我猜得不错,这次平定倭患只是开头,真正的大戏,应当是在倭国那边吧。” 想到这里,朱棣从大帐中走出,感受到海风咸咸的气息,眼神逐渐锐利起来。 “爹,我若是攻下倭国,你又会将如何呢,这天下,终究是要看军功的。” 第(3/3)页